当前位置 : 首页 > 银龄风采

“范不着”调解室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市委老干部局      发布时间:2022-06-23

5月14日晚上9点,范书明终于到家了,水还没顾上喝一口,电话又响了,“老范,又变卦了!这可咋办呐!”电话那头,庆云县徐园子乡西安务村的刘大爷很着急。原来,当天范书明在西安务村为刘大爷和他的两个儿子就赡养费问题进行了调解,“老头要告老大不支付赡养费,老大嫌他爹不公平,把地都给老二种。”范书明说。经过一整天的调解,老大老二商定按市场价将种地收入折合后,老大补上剩余的赡养费。谁知,老范回到家屁股还没坐热,爷仨竟又变卦了……

范书明是一名退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自年轻时,他就对法律知识和调解工作非常感兴趣,很愿意帮助别人去化解矛盾。在学习的道路上,范书明从不停歇,2015他通过自学考取中国地质大学法律事务专业,2017年退休后,他便接受了聘任,成为庆云县徐园子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员。5年来,凡是经老范之手的纠纷事件,没有一个回头上诉,调解成功率100%,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调解”,范书明同志2020年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今年还成功打造了老干部工作室——“范不着”矛盾调解工作室。

基层调解工作较为繁重,是个苦差事,有说不完的家长里短,做好了合家欢喜,做不好可能会惹来管闲事、和稀泥的闲言碎语。老范年纪大了,本该在家享享清福,妻子和两个子女一开始并不支持他的决定。65岁的范书明任劳任怨,从不谈条件,他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主动工作,不遗余力地发挥所能,奔走在调解工作一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是他工作的目标准则,“有矛盾,找老范!”在庆云县徐园子乡已经成为群众的共识。我实在不懂咋申请赔偿,这件事您帮帮我吧!”徐园子乡农民高志强(化名)紧紧握住范书明的手恳求道。高志强在外地务工时伤到了手指,治疗期间多次和公司协商赔偿事宜未果,几经波折,他找到了范书明。在范书明的调解下,双方在徐园子乡“老范调解室”协商成功。几年来,范书明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庆云县的每个角落,哪里有纠纷,哪里有案情,哪里需要法律咨询,他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

范书明总结出“控制情绪、两手都硬、留有余地”的十二字调解方针。“调解时,控制情绪能防止矛盾激化;其次,解决矛盾,一手靠满腔热情,一手靠科学方法,有感情、有方法,调解才水到渠成;最后解决矛盾要做到原则与灵活的结合,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讲法不离情、讲情不离法,法情互动,才能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这些年,范书明边学边干,时常深入社区、企业和田间地头宣讲法律知识,问需群众,倾听法律诉求,联同司法所工作人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当地农民学法知法用法。

干了一辈子教师工作的范书明,为何乐意再当民间“和事佬”?走进“范不着”矛盾调解工作室,从他记录的满满当当的工作笔记中,或许可以发现答案。这些工作笔记里,记的是家长里短的麻烦事,记的是街坊邻居的纠纷事。范书明说道,对待群众跟学生其实是一样的,一切都在于用心、用情。


中共德州市委老干部局主办 德州市政务网站统一平台市大数据局运维
鲁ICP备2021001068号 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14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4-2687881 举报邮箱:lgbjdyxck@d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