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银龄风采

杨连印——让阳光洒向留守孩子的心田

来源:市委老干部局      发布时间:2022-07-11

让阳光洒向留守孩子的心田

亲爱的阳爷爷,你知道我为什么用太阳的阳称呼你吗?因为我觉得你就像我心中的太阳,我就像地上的禾苗,在你的照耀下快乐地成长……”这是德州市庆云县实验小学一名留守孩子写给杨连印老师信中的一段话,这段话似乎道出了众多留守孩子的心声。

杨连印是庆云县的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把关爱帮扶留守儿童作为自己余生的崇高事业,在家创办了家庭课外辅导站,十几年来,曾有六百余名留守儿童得到他的关爱和帮助。杨连印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如今更是在庆云所有社区都建立了“杨连印工作室”,引领广大离退休干部为基层治理贡献更多“银龄力量”。今年7月1日,杨连印受邀在德州市“七一”榜样专题党课暨“百名榜样”发布仪式上讲述榜样故事。





退而不休,创办家庭课外辅导站

年轻的时候,因工作、生活的需要,杨老师曾把两个女儿分别送到了农村岳母家和父母家寄养,使她们成了实际意义上的留守儿童。几年后,大女儿成了一个无法无天的小疯子,小女儿成了一个整天胡闹的野丫头,岳母说,“这孩子脑子是不是有毛病?是不是去大医院看一看?”母亲说,“我看这孩子长大后不会有啥出息!”两位老人的话让他震惊,给他带来了沉重地打击。他毅然把孩子带回身边,下定决心,要促进女儿快速转化,十几年过去了,两个女儿双双成才,都取得英语博士学位,成为了大学副教授,被朋友赞誉为“一门双博士,美名天下传”。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大批留守儿童的出现,给许多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这让有两个女儿成长经历的杨连印感到很大的忧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他觉得绝不能袖手旁观,退休后,动员全家创办了全县第一个家庭课外辅导站。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把家园变成了校园,设置了五个园区,在生态园里,学习课堂上、课本上学不到的生态环保知识;在感恩园里,有几百幅国史、党史、尊师孝亲的资料图,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在才艺园里,学习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在书香园里,有上万册精美的图书供孩子们阅读,使他们畅游书海;在健身园里,学习打乒乓球、踢足球、打羽毛球等技能。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间房子都立功、让每一寸土地都奉献、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都快乐,都进步。多年来,他的家庭课外辅导站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生和才艺小明星,还使600多名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和辅导,有30多名特困农村留守儿童在他的努力下返校安心读书。

三大舞台放飞帮扶留守儿童梦想

为了关爱帮扶留守儿童,杨连印不辞辛劳,长年累月的奔波劳累,使他患上腰脊髓血管病,导致行走困难,甚至有下肢瘫痪的危险。2019年3月,杨连印住进了北京市宣武医院,七个小时的全麻手术后,他身体虚弱疲惫,疼痛难耐,在这时却收到了一条留守儿童的求助短信,诉说有一事想不开,不想上学了,杨连印听到后,不听护士劝阻,忍受着刚刚手术后的病痛,疏导了孩子的心结。当同室病友们得知详情后,便问他:“现在社会上这么多的留守孩子,你能帮的过来吗?”杨连印心情沉重地说:“我也不知道能帮助多少留守孩子,反正咱帮一个算一个吧!”

为了帮扶更多的留守儿童,他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舞台上,无私地贡献银龄力量。家庭课外辅导站里,杨老师负责语文、数学和才艺辅导,老伴是乒乓球教练,两个女儿寒暑假回来担任英语老师;走进校园“搞三讲”,即对学生讲、老师讲、家长讲。这些年来,亲自给学生上课上千课时,每年庆云县招聘的新教师,教育部门每次都会邀请杨老师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县属小学的学生家长几乎都听过杨连印的家庭教育讲座。在实验小学创办了“心理咨询室”和“杨爷爷信箱”, 每年有上千名学生和家长接受到他的心理健康辅导;为了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开辟新的教育平台,杨老师联合社会爱心人士,组成了多个公益团队,联合全县具有国家心理咨询资质的爱心人士,创办了全县第一个青少年公益心理咨询中心,联合全县国学爱好者,创办了全县第一个“公益国学堂”,杨老师担任顾问,结合国学对学生家长进行弘扬传统文化教育。

大爱无言,大音无声。目前,杨连印虽然已到古稀之年,但他仍然充满激情,奋力拼博。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为关爱留守儿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息地耕耘,奉献着余热。

中共德州市委老干部局主办 德州市政务网站统一平台市大数据局运维
鲁ICP备1202442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149